诗词原文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青袍白纻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注:此处为节选,原诗较长,后续部分与关键词无直接关联,故省略)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句)
青袍白纻的观众有五千人之多,他们知道公孙大娘和她的弟子们并无怨言,也没有过分追求名利之心。
释义
“青袍白纻五千人”描绘了观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人数众多,青袍白纻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或平民的常服,这里用来指代观众。“知子无怨亦无德”则表达了观众对公孙大娘及其弟子们表演的理解和尊重,他们知道这些舞者并非为了名利而舞,而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传承,因此对他们没有怨言,也不认为他们有什么需要特别赞扬的德行,这是一种对艺术纯粹性的认可和赞赏。
赏析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时的壮观场面,还通过“知子无怨亦无德”一句,深刻揭示了观众对艺术表演者的理解和尊重,在杜甫的笔下,公孙大娘及其弟子们的舞剑器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观众对他们的表演没有怨言,也不刻意寻求他们的德行,这种态度体现了对艺术纯粹性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也反映了杜甫对艺术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观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后所写,公孙大娘是唐代著名的舞蹈家,以舞剑器而闻名,杜甫在诗中通过回忆公孙大娘昔日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以及自己与公孙大娘弟子的问答,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通过描绘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壮观场面和观众的反应,也展现了杜甫对艺术纯粹性的认可和尊重,这首诗不仅是对公孙大娘及其弟子舞剑器艺术的赞美,也是对唐代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