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作者:李商隐(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千年的断碑依然被人们传颂着,但世人却不知道还有段文昌这样的杰出人物。

释义

“千载断碑人脍炙”意指千年的断碑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这里的“断碑”可能象征着古代的文化遗迹或历史典故,而“脍炙”则形容人们对其非常喜爱和传颂。“不知世有段文昌”则表达了世人对于某些杰出人物(如段文昌)的忽视或不了解。

赏析

这句诗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们对于古代文化遗迹的热爱与对于当代杰出人物的忽视,千载断碑作为历史的见证,虽然残缺不全,但依然被人们传颂,这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段文昌这样的杰出人物,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这既是对段文昌个人的不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和埋没。

李商隐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才被埋没的忧虑和不满,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内涵,这句诗也不例外。

创作背景

这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来看,他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才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才被埋没和压制的现象屡见不鲜,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于这些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他通过这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被埋没的忧虑和不满,这种情感和思考,也贯穿在他的其他诗歌作品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诗并非李商隐某首完整诗歌的全部内容,而是从他的作品中摘录出来的名句,在理解和赏析这句诗时,需要结合李商隐的整体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来进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