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出自哪首诗?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赞李愬

唐·刘禹锡

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铁券丹书大如斗,其人已在白云乡。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译文

淮西平定叛乱的功业在唐朝无人能及,吏部侍郎(指李愬)的文章如同日月般光辉灿烂,铁券丹书(象征皇帝赐予的免死特权)大如斗,但立下这些功勋的人却已经归隐山林,与白云为伴了。

释义

淮西功业冠吾唐:指李愬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卓越功勋,在唐朝无人能及。

吏部文章日月光:赞美李愬不仅武功卓越,而且文采斐然,文章如同日月般光辉照人。

铁券丹书大如斗:铁券丹书是古代皇帝赐予功臣的免死凭证,这里形容其大如斗,象征李愬功勋卓著,受到皇帝的重赏。

其人已在白云乡:指李愬在立下赫赫战功后,选择归隐山林,与白云为伴,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高度赞扬了唐代名将李愬的卓越功勋和文学才华,首句“淮西功业冠吾唐”直接点出李愬平定淮西叛乱的伟大功绩,为全诗奠定了高昂的基调,次句“吏部文章日月光”则转而赞美李愬的文学才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后两句通过“铁券丹书大如斗”和“其人已在白云乡”的对比,既突出了李愬的功勋和皇帝的厚赏,又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高洁品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赞美和敬仰之情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赞美唐代名将李愬而创作的,李愬是唐朝中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的事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刘禹锡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值他仕途不顺、心怀感慨之际,通过对李愬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以及文人墨客对英雄事迹的传颂和歌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