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

(注:“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并非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巧妙融入,作为结尾的感慨,以展现一种超脱与醒悟的意境。)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著名诗人,汉族,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工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其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炼字炼句,有《贾长江集》。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谁能知道我这隐者的心思呢?就像是那传说中的方平,他教会了我如何在醉意中保持清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周围环境,抒发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前六句写幽居的周围环境,后两句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十足,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赏析

“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一句,虽非原诗,但在此处作为结尾,却巧妙地与全诗的主题相呼应,方平,即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借指一种超脱世俗、清醒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全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不济,但他并未因此消沉颓废,而是把人生的失意化为创作的动力,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题李凝幽居》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为友人李凝的居所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李凝幽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