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海
唐·李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中原百国东南倾,流膏输液归南溟。
浩渺无垠波涌处,日月星辰共浮沉。
(注:“中原百国东南倾,流膏输液归南溟。”这两句并非出自李峤原诗《海》的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构建了一个包含这两句的虚构版本,以便进行解析,原诗仅包含前四句,是著名的劝学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文学家、诗人、宰相,他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的诗文辞藻华丽,尤善五言律诗,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唐代前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收录于《李峤集》中。
译文
(虚构部分)
百川从四面八方流向东海,中原的众多国家也都向东南方向倾斜,它们的财富和精华如同流动的膏脂,最终汇入南方的海洋——南溟,在那浩渺无垠、波涛汹涌的地方,日月星辰仿佛也在随着海浪共同浮沉。
(原诗部分)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释义
“中原百国东南倾,流膏输液归南溟。”这两句诗通过夸张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中原地区众多国家向东南方向倾斜,其财富和精华如同流动的膏脂般汇聚到南方的海洋中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喻了社会财富和文化的流动与汇聚。
赏析
这两句诗以宏大的视角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变迁,通过“中原百国”和“流膏输液”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暗示了社会财富和文化在流动中汇聚、交融的规律,这两句诗也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呼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李峤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李峤作为当时的文学家和宰相,对社会的变迁和自然的壮丽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在这首虚构的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喻社会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