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河西猛士
唐·刘长卿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之感,以及山水田园之景,风格含蓄深沉,语言简洁凝练,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河西的勇猛之士无人知晓他们的名字,傍晚时分,他们在渡口边的亭子里静静地观看过往的船只,远处传来横笛的声音,却看不见吹笛的人,只见一面红旗高高飘扬,直插天山之巅的白雪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河西猛士的孤独与英勇,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默默奉献和坚守,首句“河西猛士无人识”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猛士们的默默无闻;次句“日暮津亭阅过船”则通过描绘他们观看船只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后两句通过“横笛闻声不见人”和“红旗直上天山雪”的意象,展现了猛士们的英勇与豪迈,以及他们身处边疆的艰苦环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河西猛士的形象,首句“无人识”三字,既表达了猛士们的默默无闻,也暗示了他们的孤独与寂寞,次句“日暮津亭阅过船”则通过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后两句则通过“横笛”和“红旗”两个意象,展现了猛士们的英勇与豪迈,横笛的声音悠扬而悲壮,红旗则象征着他们的忠诚与勇敢,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猛士们的赞美,也有对他们默默奉献的同情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他身处边疆,亲眼目睹了边疆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英勇事迹,深受感动,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边疆将士们的赞美和同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军事形势和将士们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