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吾师无碍处,试将烧却看嗔无。的释义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释绍嵩

要识吾师无碍处,试将烧却看嗔无。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禅理诗的创作,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禅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译文

想要了解我老师的佛法境界是否无拘无碍,不妨试着把他的著作烧掉,看他是否会生气,在千峰之巅,他不受任何束缚;在万象丛中,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释义

这首诗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烧书)来试探老师的佛法修为是否达到无碍自在的境界,如果老师不因书籍被烧而生气,说明他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老师在自然中的无拘无束和自在逍遥。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了佛教中“无碍”与“自由”的深刻内涵,前两句通过烧书的设想,巧妙地引出对佛法修为的考验,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趣味,后两句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老师超脱物欲、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体现了释绍嵩作为禅诗诗人的高超技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修行或讲学期间,用以表达他对佛法修为的理解和追求,在佛教中,“无碍”是修行者追求的一种高境界,意味着超越一切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释绍嵩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老师佛法修为的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佛法真理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禅诗注重哲理、意境和趣味相结合的特点,对后世禅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