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眼前扰扰黑蚍蜉,口角霏霏白唾珠”,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蝇》,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咏蝇
唐·白居易
蝇营狗苟生何益,
身被三缢犹未已。
眼前扰扰黑蚍蜉,
口角霏霏白唾珠。
蝇飞蚁聚何劳驱,
待得秋来自灭除。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蝇子和狗苟且偷生有什么益处呢?它们被多次捆绑(比喻多次受到惩罚)却还不知悔改,眼前这些纷扰的黑蚍蜉(比喻蝇类),嘴角边还吐着白色的唾沫(比喻蝇子的恶心行为),蝇子和蚂蚁聚集在一起哪里需要驱赶呢?等到秋天到来时它们自然会消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蝇子的行为,讽刺了那些蝇营狗苟、苟且偷生的人,诗人用“眼前扰扰黑蚍蜉”来形容蝇子的纷扰,用“口角霏霏白唾珠”来描绘蝇子吐唾沫的恶心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厌恶和鄙视,诗人也暗示了这些人最终会自取灭亡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以蝇子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蝇营狗苟之人的讽刺和批判,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蝇子的恶心行为和这些人的卑劣品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诗歌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诗人也通过暗示这些人最终会自取灭亡的命运,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信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唐代,社会风气败坏,官场腐败严重,许多人都为了个人利益而蝇营狗苟、苟且偷生,白居易作为一位有正义感的诗人,对这些人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和不满,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讽刺和批判他们,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咏蝇》这首诗通过描绘蝇子的行为来讽刺那些蝇营狗苟、苟且偷生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厌恶和鄙视以及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信仰,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和思想价值,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