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南北朝·吴均
东篱有佳色,采撷爽吾情。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经。
归来何所道,但见荒庭草。
芳草不锄当户长,珍禽独下无人见。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不倦,富有才名,曾撰《齐春秋》,梁武帝知其有才,召入宫中,任奉朝请(一种闲职),他的作品以小品文著称,如《与朱元思书》等,风格清新峻拔,语言简练生动,为后世所传诵,他也是一位史学家,著有《后汉书注》等。
译文
东边的篱笆下有美丽的花草,采摘它们让我感到心情愉悦,我广泛地阅读《周王传》和《山海经》这些古籍,归来后想要说些什么,却只看到荒芜的庭院中长满了杂草,这些杂草未经锄除,已经长到门前,而那些珍贵的鸟儿独自飞落,却无人看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无奈,前两句写诗人采撷花草、泛览古籍的悠闲生活;后两句则通过“荒庭草”和“珍禽独下”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前两句“东篱有佳色,采撷爽吾情”以花草之美引出诗人的愉悦心情,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芳草不锄当户长,珍禽独下无人见”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的感慨和对知音的渴望。“芳草不锄”和“珍禽独下”两个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吴均山居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隐居山林,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山居杂诗》,以表达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