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庵闲卧洞霄宫,井有丹砂水长赤。出自哪首诗?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洞霄宫

唐·施肩吾

一庵闲卧洞霄宫,井有丹砂水长赤。

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时过老松声。

作者简介

施肩吾,唐代诗人、道士,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元和十五年(820)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学道,世称“华阳真人”,善作诗,今存《施肩吾集》十卷,有《西山群仙会真记》、《钟吕传道集》等道教著作传世,他的诗作多描写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道家色彩。

译文

我悠闲地躺在洞霄宫的庵堂之中,这里的井水中含有丹砂,因此井水常年呈现出赤红色,云气半开时,可以听到新落下的瀑布发出的响亮声音,而松风时不时吹过,带来阵阵老松的涛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洞霄宫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点明地点和状态,“闲卧”二字透露出诗人的悠闲自得;次句描写井水的特色,丹砂水长赤,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道家炼丹的意象;后两句则通过云气、瀑布、松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洞霄宫的幽静、神秘与自然的壮美、和谐融为一体,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情怀,诗中“井有丹砂水长赤”一句,不仅富有象征意义,也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使读者对道家炼丹文化产生联想,而“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时过老松声”两句,则以动衬静,通过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更加凸显了隐居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施肩吾在唐代元和年间进士及第后,并未选择步入仕途,而是选择了隐居修道,洞霄宫作为道教圣地之一,自然成为了他理想的隐居之地,这首诗便是他在洞霄宫隐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他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