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出自哪首诗?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潮

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曾向钱塘观海潮,我凿西湖还旧观。

一眼已尽西南碧,半日才看北岸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我曾前往钱塘江观看海潮,又亲手开凿西湖恢复了它的旧日景观,一眼望去,西南方向的湖水碧绿无垠,看了半日才隐约看到北岸的遥远轮廓。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观看钱塘江潮和开凿西湖的情景,前两句“曾向钱塘观海潮,我凿西湖还旧观”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亲自参与改造自然的成就感,后两句“一眼已尽西南碧,半日才看北岸遥”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西湖的广阔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潮和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诗中“我凿西湖还旧观”一句,不仅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才情,更体现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亲自参与开凿西湖,恢复其旧日景观,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的景象描绘也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西湖的广阔与美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所作,当时,他积极参与治理西湖,亲自参与开凿工程,使西湖恢复了旧日的美丽景观,在治理西湖的过程中,苏轼不仅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实干精神,还通过诗歌创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治理成果的自豪,这首诗就是他在观看钱塘江潮和开凿西湖后,有感而发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治理西湖的成就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