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韦应物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横。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识东山客,今逢上苑时。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宸欢同宴赏,雅韵奏笙簧。

黍稷良非贵,明德自有馨。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重阳佳节清晨天空晴朗明净,四郊云雾缭绕,耐寒的花朵已经凋谢,只有菊花独自盛开在枝头,老朋友东山客今天在这里重逢,正值皇家园林的盛景之时,漾水向东流淌,如同古人所见的经典景象,银河的左侧界限上仿佛有灵气贯通,皇帝与群臣共同宴饮赏乐,高雅的音乐在笙簧中奏响,黍稷等粮食并非珍贵之物,真正重要的是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声誉。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应和皇帝重阳节所作的诗篇,诗中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包括晴朗的天空、盛开的菊花、与老友的重逢以及皇家园林的盛景,诗人还通过“漾水东流”和“银潢左界”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天地灵气的敬畏,诗人强调了品德和声誉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重阳节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品德的深刻思考,诗中“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人也通过“宸欢同宴赏,雅韵奏笙簧”等句,表达了对皇帝和群臣共同宴饮赏乐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应和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重阳节期间应和皇帝所作,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在唐代,重阳节更是皇帝与群臣共同庆祝的重要节日,韦应物作为当时著名的诗人之一,被邀请参加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并应和皇帝作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是韦应物在重阳节期间应和皇帝所作的一首优秀诗篇,诗中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氛围,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品德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