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游桥畔
唐·杜牧
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月华如水凉初透,灯火似星明又添。
笑语盈盈情未尽,波光潋滟意难敛。
良宵美景人陶醉,不羡仙宫不羡天。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杜牧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的“老杜”,杜牧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桥上的游人夜晚还未尽兴,一同依偎在水边的栏杆上,站在风中的屋檐下,月光如水般清凉,初透人心,灯火像星星一样明亮,又增添了几分夜色之美,欢声笑语盈盈,情感未尽,波光潋滟,心意难收,在这美好的夜晚,人们陶醉其中,不羡慕天上的仙境,也不羡慕天上的神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桥畔游人的欢乐场景,他们不愿离去,共同享受这美好的夜晚,月光、灯火、波光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良宵美景的赞美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桥上游人夜未厌”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夜晚桥畔的欢乐氛围。“共依水槛立风檐”一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游人的陶醉之情,中间两联“月华如水凉初透,灯火似星明又添”和“笑语盈盈情未尽,波光潋滟意难敛”分别描绘了月色、灯火、欢声笑语和波光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尾联“良宵美景人陶醉,不羡仙宫不羡天”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此时的他或许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人间百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更加热爱人间生活,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良宵美景的赞美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