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清风万里到江楼,

白帝城边一叶秋。

便应筑室苕溪上,

荷叶遮门水浸阶。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迁居洛阳,他擅长五言律诗,自诩为“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风格含蓄温婉,意境悠远,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清风从万里之外吹到了江边的楼阁,白帝城边已是一片初秋的景象,在这样的景致中,我应当在那苕溪边上筑起一座小屋,让荷叶遮挡住门户,让溪水漫过石阶,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句“清风万里到江楼”描绘了清风拂面的舒爽,次句“白帝城边一叶秋”则点出了时令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后两句“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描绘,充满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清风、江楼、白帝城、秋叶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后两句更是以“筑室苕溪上”为想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荷叶遮门、水浸阶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刘长卿五言律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被贬谪期间所作,唐代中期,政治斗争激烈,文人往往因卷入其中而遭贬谪,刘长卿也不例外,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至偏远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