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的释义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凭栏半日独无语,却下数级忽大叫。

月与高人本相得,此行并作一宵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江西诗派的瘦硬拗峭,又不乏清新明快,尤其在战乱流离中创作的诗篇,多感时伤事之作,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露水打湿了我穿着的驼色粗布衣服,早晨的寒意轻轻袭来,夜空中星星点点,分外明亮,我独自一人拨开丛生的草木,寻找着前行的足迹,成为最早一个穿过那朱红色桥梁迎接黎明的人,我扶着栏杆久久沉默不语,突然走下几级台阶大声呼喊,月亮与高雅之人本就心灵相通,这次夜行与晨游,仿佛与月共舞了一整夜。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独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通过“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两句,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全诗意境幽远,情感细腻,既有对孤独旅程的描绘,也有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赏析

“独自披榛寻履迹”一句,以“独自”二字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而“披榛”则形象地描绘了穿越密林的艰难,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最先犯晓过朱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早起与先行,象征着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流离失所的时期,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仕途的挫折,诗人选择以自然为伴,通过清晨的独行,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诗中“独自披榛寻履迹”的意象,既是对现实困境的隐喻,也是对内心追求自由的表达,而“最先犯晓过朱桥”则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