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行入云烟。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花。
弄杵不成曲,寻钟空满山。
岩间响潺潺,鸟去向西峦。
回首望来路,云深草木间。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坐看惊鸟投霜叶,知有老蛟蟠石瓮。
岩壁耸苍梧,幽林带绿萝。
苔滑石径险,风急松声多。
……
(注:此诗为节选,原诗较长,此处仅列出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段落)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好学不倦,颇有文名,曾任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被梁武帝萧衍下令焚毁,罢官免职,后奉诏撰《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吴均的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译文
坐在这里,静静地看着受惊的鸟儿投落到挂满霜露的树叶上,由此可知,在那深潭的石瓮中定有老蛟蟠伏。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静坐山中,观察自然景象的细腻画面,通过“惊鸟投霜叶”的细节,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命的灵动;而“知有老蛟蟠石瓮”则通过诗人的联想,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神秘与深邃,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与想象空间。
赏析
这两句诗是吴均山行杂诗中的精彩片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致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诗人以“坐看”二字开篇,描绘了自己静观自然的闲适心境,而“惊鸟投霜叶”则生动地捕捉到了山林间的一瞬动态,使画面既静且动,富有生机,后句“知有老蛟蟠石瓮”则是诗人基于自然景象的合理想象,既展现了山水的神秘莫测,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探索之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吴均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寄情山水,以诗文抒发情怀,这首《山行杂诗》便是他在游历山川时,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细腻描绘,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吴均的笔下,山水不仅仅是自然之物,更是他心灵的寄托与精神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