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赤石进帆石
唐·李白
巨石临沧海,时时荡轻舟。
风涛忽相失,怳疑所见皆梦寐。
百种变怪旋消亡,孤帆遥映碧空流。
朝日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他性格豪迈,热爱自由,才华横溢,擅长以奔放的语言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李白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与抱负,也深刻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
译文
巨大的岩石矗立在苍茫的大海边,小船时常在这片海域轻轻飘荡,突然间,风急浪高,眼前的景象仿佛消失了一般,让人恍惚间怀疑所见到的一切都只是梦境,各种各样的奇异景象迅速消失无踪,只有一叶孤帆远远地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下,随着水流缓缓前行,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我的身影,伴随着我直到剡溪之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游历赤石进帆石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巨石临沧海”和“时时荡轻舟”勾勒出壮阔的海景和悠闲的航行场景。“风涛忽相失,怳疑所见皆梦寐”表达了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浪变化,诗人感到眼前的一切变得虚幻不真实,如同梦境一般,而“百种变怪旋消亡”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和无常,最终只剩下“孤帆遥映碧空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一句“朝日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则预示着新的开始,阳光指引着他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怳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的描绘,李白巧妙地表达了对于世间万物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面对自然力量时的从容与超脱,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游历东南山水期间,李白一生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名山大川,赤石进帆石作为一处风景秀丽的地点,自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在游历过程中,面对大海的壮阔与变幻莫测,李白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