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雨》,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蔡仲谋苦雨
宋·梅尧臣
天低云暗风交加,海气浑浑天欲夜。
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
雷车轇轕摧栋梁,火蛇飞走奔平冈。
四邻敲扑愁欲死,我室独完人相庆。
儿童不解事,拍手笑雷响。
吾衰已久矣,安能与之壮。
但惜嘉禾黍,摧折为荒秽。
愿天敛其威,日月光以清。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存诗约二千九百多首,内容广泛深刻,形式朴素自然,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并为欧阳修所称赏,为北宋前期诗坛领袖之一。
译文
天空低沉,乌云密布,狂风交加,海上的湿气使得天色仿佛即将入夜,突然间,冰雹如飞箭般穿过门窗,速度之快,让人无法遮挡,雷声隆隆,仿佛要摧毁屋梁,闪电如同火蛇般在平原上奔走,四周的邻居因为冰雹和雷电的袭击而愁苦不已,而我的房屋却独自完好无损,人们相互庆贺,孩子们不懂得这些灾难的严重性,反而拍手笑着打雷的声音,我已经年老体衰,无法再像他们那样有活力,我只是可惜那些优良的庄稼,被这场灾难摧残成了荒芜之地,希望上天能够收敛它的威力,让日月重新恢复光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和破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庄稼受损的忧虑和对天气的期盼,通过对比自己房屋的完好与邻居的受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与老人的忧虑,展现了不同人群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同心态。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飞雹穿户牖”、“雷车轇轕摧栋梁”、“火蛇飞走奔平冈”等,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暴雨冰雹的猛烈和破坏力,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庄稼受损的忧虑和对天气的期盼,使得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与蔡仲谋(蔡襄)的和诗,蔡襄写了一首描述苦雨的诗,梅尧臣便以此诗相和,当时可能正值雨季,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破坏,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他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