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曹溪
唐·刘禹锡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
泉石遣君长作伴,松花留我待春归。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爽朗,语言通俗清新,善用典故,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溪水散发着香气,我知道这便是曹溪的入口;心灵变得清澈明净,一同瞻仰着古佛的袈裟,愿这清泉与岩石成为你永恒的伴侣,而我则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与松花相聚。
释义
“水香知是曹溪口”描绘了曹溪水的芬芳,暗示着这里是佛教圣地,心灵得以净化之地。“眼净同看古佛衣”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因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而变得更加纯净,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佛的庄严形象。“泉石遣君长作伴”是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能与这清幽的自然环境长相伴。“松花留我待春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以曹溪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佛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水香”与“眼净”的意象,不仅展现了曹溪的清幽与圣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净化与升华,诗人通过“泉石遣君长作伴”的祝愿,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希望他能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而“松花留我待春归”则增添了诗意的浪漫与期待,使整首诗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经过曹溪时所作,曹溪作为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色彩,刘禹锡在这里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和自然的宁静,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与诗意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