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食淡
宋·杨万里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只将蔬笋充盘盂,饭有沙砾嗟何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富有幽默感,形成了独特的“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难道是因为听到诗句的韵味就能忘却食物的味道吗?近来三个月来,我吃的都是没有盐的食物,盘子里只放了些蔬菜和笋子来充数,饭里即使有沙砾,我又能抱怨什么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期(可能是经济困难或物资匮乏时期)的生活状态,他通过描述自己长时间吃无盐的食物,以及盘中只有简单的蔬菜和笋子,甚至饭中夹杂着沙砾,来反映生活的艰辛,他也以幽默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接受。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但又不失幽默和自嘲,首句“岂是闻韵解忘味”以反问的方式,引出下文对无盐生活的描述,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又显示出他的乐观态度,次句“迩来三月食无盐”直接点明了生活的困境,但诗人并没有过多地渲染这种困境,而是用“只将蔬笋充盘盂,饭有沙砾嗟何嫌”来进一步描绘生活的艰辛,并表现出自己的豁达和接受。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又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乐观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南宋时期,由于战争频繁、政治腐败、自然灾害等原因,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杨万里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文学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诗歌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这首诗也体现了杨万里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