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山横黛碧云斜,无象太平还有象。
孤烟起处是人家,落日归时见牧鸦。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的“老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远山如黛,碧云斜挂天边,在这没有具体形象却充满太平景象的世界里,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具象的和谐之美,一缕孤烟袅袅升起,那是远处人家的炊烟,夕阳西下时分,归家的牧鸦在天空中盘旋。
释义
“远山横黛碧云斜”描绘了远山如黛、碧云斜挂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无象太平还有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太平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繁荣、社会安定等具体现象上,更在于人们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境界。“孤烟起处是人家”通过孤烟这一细节,点出了人烟的存在,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落日归时见牧鸦”则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牧鸦归巢的景象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安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晚景图,诗人通过远山、碧云、孤烟、人家、落日、牧鸦等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特别是“无象太平还有象”一句,更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独特见解,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此时的杜牧可能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于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真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晚景图,表达了自己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也寄托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