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静夜书斋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窗外竹声风送雨,案头书卷墨生香。
心随明月归何处,身似浮云不系家。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如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书桌上铺着洁白无瑕的麦光纸,夜晚青灯的光芒映照得眼前一片绚烂,窗外风吹竹叶声声作响,似乎带着细雨的节奏,案头的书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的心随着明月不知飘向何方,身体如同不系之舟,无拘无束,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乐趣,人间的万般事务终究都如过眼云烟。
释义
“麦光铺几净无瑕”描绘了书桌的整洁与纸张的光洁;“入夜青灯照眼花”则表现了夜晚读书时青灯映照下的景象,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暗示了读书时的专注与忘我。“窗外竹声风送雨”与“案头书卷墨生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书房环境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心随明月归何处,身似浮云不系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如沙”则是对前面意境的升华,强调了读书生活的乐趣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晚在书房中的情景,既有对物质环境的描绘,也有对精神世界的抒发,诗中“麦光”、“青灯”、“竹声”、“墨香”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新雅致的书斋夜景图,诗人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心随明月归何处,身似浮云不系家”两句,更是将诗人的超脱与自由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虽身处乱世,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宁静与超脱,在书房中,他通过读书与写作来寻找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这首诗正是他在某个夜晚,面对书桌上的麦光纸与青灯,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与思绪时所写下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