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其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年岁已老,归隐山林只是空有梦想,雨后寺庙的钟鼓声听起来更加清新悦耳,松林中的风吹散了衣带上的尘埃,山间的月光映照着我弹琴的身影,你若问我人生的穷达之理,我只听那渔歌悠悠,飘向深远的河浦。
释义
首句“老去山林徒梦想”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与无奈,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次句“雨馀钟鼓更清新”则以雨后钟鼓声的清新,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后两句通过描绘松风、山月、弹琴、渔歌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首联以“老去山林徒梦想”起笔,既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又隐含了现实的无奈与遗憾,颔联“雨馀钟鼓更清新”以雨后钟鼓声的清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颈联“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生活,尾联“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则以渔歌入浦的深远,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与超脱。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这首诗便是他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归隐山林的生活,韦应物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