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边城暮雨

唐·张籍

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独坐孤灯听夜雨,声声点点离人愁。

(注:“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张籍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根据张籍的风格和题材创作的模拟诗句,用于展示唐代边塞诗与闺怨诗的结合风格,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诗及其模拟的完整诗歌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张籍的诗歌多写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人们随着远去的雁群来到边城,此时已是傍晚时分;细雨蒙蒙,映照着稀疏的帘幕,绣阁内空无一人,我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夜雨淅淅沥沥的声音,每一声每一点都敲打着离人的心弦,勾起无尽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与闺阁两个场景的交融,前两句通过“远雁”、“边城暮”和“雨映疏帘”、“绣阁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离人的孤独与愁苦,通过“独坐孤灯”和“听夜雨”的细节描写,深化了主题。

赏析

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边塞诗的壮阔与闺怨诗的细腻,通过对比与映衬,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富有画面感,又寓含深意,为后两句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抒情,以“独坐”、“听雨”等动作和“声声点点离人愁”的直接表达,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并非张籍的原作,但我们可以从唐代边塞诗和闺怨诗的背景出发进行推测,唐代是一个边疆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许多士兵被征召到边疆戍守,与家人长期分离,这种社会现实为边塞诗和闺怨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表达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离别的哀愁,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