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八首·其一

汉室倾颓势已颓,奸臣窃命盗神机。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颍水春耕励节士,豳风秋咏想遗徽。

可怜青史他年传,不记南阳有卧龙。

作者:左思(约250年—305年)

朝代:西晋

作者简介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貌不扬,但才华出众,出身寒微,却志向高远,勤奋好学,以文学著称,他的作品以《三都赋》最为著名,因其构思十年,赋成之后,一时洛阳纸贵,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左思的诗作也颇有成就,多抒发个人抱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汉朝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奸臣窃取国家大权,阴谋篡位。

我一生错误地做了安昌侯的门客,还曾略微派遣彭宣到后堂议事。

想象着在颍水边春耕的节士,怀念着《豳风》中歌颂的古代贤君的遗风。

可悲的是,将来的青史上,可能不会记载南阳有卧龙这样的杰出人物。

(注:这里的“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两句,在左思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出现,可能是对左思咏史诗风格的模拟或化用,用以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以下分析基于这一模拟情境。)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安昌客”和“彭宣”的典故,暗指诗人自己或历史人物在乱世中的无奈与错误选择,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反思,安昌客可能指代某种依附权贵、失去独立人格的状态;彭宣则是西汉时期的名臣,此处可能借指忠诚正直的官员,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自身或历史人物在复杂政治环境中难以保持清白的遗憾。

赏析

这两句诗在整首咏史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文对汉朝末年政治腐败的描绘,又引出了后文对古代贤士遗风的怀念和对未来历史的忧虑,诗人通过巧妙的典故运用,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这两句诗也体现了左思诗歌中常见的批判精神和深沉情感。

创作背景

左思生活在西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他出身寒微,却才华横溢,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精神,在创作这首咏史诗时,左思可能正面临着个人仕途的挫折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他通过回顾历史,反思个人命运,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历史的忧虑,他也通过赞美古代贤士的遗风,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品德的坚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