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棘中吟
唐·李绅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秦中花草尽芬芳,渭北山河更气昌。
凯风吹棘君休咏,我亦孤怀一泫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字公垂,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卒于唐武宗会昌年间,他早年家境贫寒,但聪颖好学,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李绅的诗作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乐府诗和新题乐府,与元稹、白居易等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翠华车驾南行至万里桥,玄宗皇帝才终于明白国家重心已转移。
告诫人们要转变目光和心思,对于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应共同承担责任。
秦中的花草芬芳四溢,渭北的山河更加气象昌盛。
和风吹动荆棘你莫要再吟咏,我心中孤独悲伤,也不禁泪流满面。
释义
本诗通过描述唐玄宗南幸的史实,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诗中“翠华南幸万里桥”指的是唐玄宗避乱南行的历史事件,“玄宗始悟坤维转”则暗示了皇帝对国家局势变化的觉醒,诗人通过“寄言旋目与旋心”等句,呼吁人们要转变思维,共同承担国家责任,最后两句以“凯风吹棘”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个人内心的孤独悲伤。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凯风吹棘君休咏”一句,以和风吹动荆棘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个人的无奈,而“我亦孤怀一泫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外患频仍,李绅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现状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诗人也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的孤独无助,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体现了李绅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