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楼中观景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白云悠悠绕窗过,清风徐徐拂面来。
远山如黛映碧水,近树含烟笼轻纱。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仙境在此间。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但李群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故以此身份创作此诗。)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晚年隐居澧州,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楼中的老人每天都感到精神焕发,清新自在,他笑着说,天上哪里会有痴迷不悟的仙人呢?白云悠悠地从窗前飘过,清风徐徐地吹拂着脸庞,远处的山峦像黛色一样映衬着碧绿的湖水,近处的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如同笼着一层轻纱,这样的景色和心情,在人间哪里还能找到呢?这里简直就是人间的仙境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楼中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楼中老人日清新”一句,既描绘了老人的精神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天上岂有痴仙人”一句,则借天上的仙人反衬出人间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楼中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诗中“白云悠悠”、“清风徐徐”、“远山如黛”、“近树含烟”等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诗人通过“天上岂有痴仙人”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肯定和赞美。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在唐代这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李群玉可能受到了自然美景的启发,或者是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诗,诗人通过描绘楼中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享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