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寺

唐·皎然

云峰一径通,天籁静寥寥。

万木寒无色,孤松郁有霄。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何当舍尘去,空外共逍遥。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宗教诗,风格清丽闲淡,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沿着云雾缭绕的山峰小径前行,只觉四周天籁之音静谧而稀少,万木在寒风中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显得苍白无力,而孤松却郁郁葱葱,直插云霄,回头望去,仿佛已经忘记了尘世的渺小,就连飘动的衣襟也似乎感受到了超脱世俗的高洁,何时才能舍弃这尘世的烦恼,与友人一同在尘世之外逍遥自在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山寺的幽静与高远;颔联通过对比万木的苍白与孤松的苍翠,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颈联“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越与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尾联则抒发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颈联“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既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淡泊与超脱,又体现了对高洁品质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回首”与“飘衣”两个动作,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变化与升华,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自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皎然晚年时期,此时他已深谙佛法,对尘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在一次游览山寺的过程中,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心中涌起一股超脱世俗的冲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禅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领略到了他作为一位诗僧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