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的解释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化十五首·其一》

宋·程颢

万物生成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

四时长运百刻中,岂是人心能测度。

作者简介

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政治上,反对王安石新政,在理学上,和弟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其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节,重视品德修养,其著作被后人编为《程氏遗书》《二程外书》《明道文集》《识仁篇》等。

译文

万物的生成不过是在一弹指之间,由此可知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最初其实并没有具体的形态或物质,四季的运转、时间的流逝都在百刻之中不断循环,这哪里是人心所能揣测和度量的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生成和运转的深刻思考,首句“万物生成一弹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万物生成的迅速和无常,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瞬息万变,次句“乃知造物初无物”则进一步揭示了造物主的神秘和无形,认为万物之源并非具体的物质或形态,而是超越物质和形态的更高存在,后两句则通过对四季运转和时间流逝的描绘,强调了宇宙运转的规律和不可预测性,进一步突出了人心的有限和无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万物生成和运转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神秘和不可预测性的敬畏和感慨,诗人也通过强调人心的有限和无力,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过于自信和狂妄,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颢在观察自然、思考宇宙万物的过程中所写,作为一位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颢对宇宙万物的生成和运转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见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宇宙神秘和不可预测性的敬畏和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过于自信和狂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程颢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和探索精神,也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