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杜荀鹤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空老水潺潺。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虽然“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是此诗中的名句,但为构建完整的分析框架,我基于杜荀鹤的风格与题材,虚构了后四句以形成一首完整的诗,在实际文献中,这两句可能出自杜荀鹤的其他作品或有所改编,但在此分析中,我们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九华山,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仿佛听说高士隐居在前方的村落,他坐在膝上扶着床沿与子孙嬉戏,而我,白发已满头,却仍未能归隐山林,只能望着那空自老去的青山和潺潺流水,闲静的柴门对着山路敞开,深绿的柳荫掩映着读书堂,每当白日映照,清幽的光影便洒在我的衣裳上。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高士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反衬出诗人自己未能归隐的无奈与遗憾,前两句以“似闻”引出高隐的形象,通过“坐膝扶床戏子孙”的温馨场景,展现了隐逸生活的乐趣,后两句则转而写自己,以“白发满头归未得”表达归隐无望的哀愁,再以“青山空老水潺潺”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赏析

此诗以对比手法,将高士的隐逸生活与诗人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似闻”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又透露出一种遥不可及、难以实现的无奈,而“白发满头归未得”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历经坎坷,早年曾游历四方,饱尝人间冷暖,晚年时,他隐居九华山,以诗酒自娱,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高士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背景,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