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甥能锄我青门瓜,正午时来休老手”,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南邻》,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南邻》
唐·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甥能锄我青门瓜,正午时来休老手。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锦里先生头戴黑色头巾,园子里收获芋头和板栗不算穷,惯于迎来送往不过家无俗客儿童喜欢,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也已驯服,秋水才深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人,外甥能替我料理青门外的瓜田,到正午时分就来歇歇我这把老骨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锦里先生(可能是虚构的人物)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锦里先生虽不富裕但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宾客、儿童、鸟雀之间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通过写外甥替自己料理瓜田,表达了诗人对晚辈的欣慰和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锦里先生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描写锦里先生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等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诗人也通过写外甥替自己料理瓜田,表达了对晚辈的关爱和对田园生活的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当时,杜甫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流离失所,终于在成都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南邻》这首诗通过描写锦里先生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对晚辈的关爱,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