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唐·李商隐
一年鸿雁识来往,终日沐猴谁去取。
秋色萧萧落叶黄,寒风瑟瑟透衣裳。
远山苍茫云雾绕,近水潺潺草木荒。
人生如梦须臾过,莫待白发空自伤。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苦闷。
译文
一年之中,鸿雁南来北往,识得季节变换;而那些沐猴而冠之人(指虚伪、投机取巧之人),又有谁能够真正分辨并去除呢?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一片金黄;寒风凛冽,穿透衣裳,让人感受到深秋的寒意,远山在苍茫的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的水流潺潺,草木已经荒芜,人生就像一场梦,转瞬即逝;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时,才空自伤怀,悔恨不已。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心难测的感慨,首句以鸿雁识来往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次句则以沐猴而冠之人暗指社会上的虚伪和投机取巧者,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秋天的萧瑟景象来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首联以鸿雁和沐猴为喻,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社会上的虚伪和投机取巧之风,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等到老去时才悔恨不已。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世态炎凉和人心难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秋天的某个时刻,他望着萧瑟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引起人们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