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另附题外句(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常与“读书”主题相联系)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全诗译文,题外句单独解释)
全诗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题外句译文:
用坏的笔堆成山那么高也不值得珍惜,只有读万卷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释义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写作勤奋到退笔成山也不足以珍贵,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深入学习,才能达到写作上的精通与神韵。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清幽的意境和精炼的语言著称,而“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虽然不是原诗的直接内容,但它深刻反映了贾岛及唐代文人对于学问和艺术的追求,这句话强调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真正的文学造诣来自于深厚的学识积累,而非单纯的勤奋写作,这种思想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它很可能是贾岛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得出的深刻体会,贾岛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对文学有着极高的追求,他深知,要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仅凭勤奋写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阅读作为基础,他提出了“读书万卷始通神”的观点,以此勉励自己和后人。
而《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则是贾岛在拜访友人李凝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和自己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与“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贾岛对于文学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