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人之军
唐·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今夜孤舟宿何处,天涯一望断人魂。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全唐诗》存其诗五卷。
作者简介
刘长卿生卒年不详,但大致可以确定他活跃于唐代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的感慨,风格清丽婉约,尤擅五言律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荒凉的村庄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落叶在风中纷飞,杂乱无章,古老的道路上没有行人,只有在这寒冷的山中才能见到你,你像风流倜傥的贺知章一样常说吴地的方言,却又像憔悴的钟仪那样独自发出楚地的乡音,今夜你将乘坐孤舟宿于何处?在这天涯海角,我一望便感到肝肠寸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荒村、落叶、古路、寒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以“风流贺监”和“憔悴钟仪”两个典故,分别比喻友人的才华与遭遇,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联和颔联以荒村、落叶、古路、寒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颈联运用典故,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又暗含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尾联则以“今夜孤舟宿何处,天涯一望断人魂”作结,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不舍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送别友人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运用典故和描绘自然景物,诗人也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