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清快夜堂深”,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将归叶先生书舍》,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将归叶先生书舍
宋·王安石
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清快夜堂深。
故人零落今如此,更欲依君惜寸阴。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几亩地的蓬蒿生长在古县城的阴影下,清晨的窗户明亮而清爽,夜晚的厅堂深邃而宁静,老朋友如今都已零落散去,更加想要依靠您来珍惜这每一寸光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回到叶先生书舍的情景,首句“数亩蓬蒿古县阴”通过描绘蓬蒿和古县城的阴影,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次句“晓窗清快夜堂深”则通过清晨明亮的窗户和夜晚深邃的厅堂,进一步渲染了书舍环境的清幽和雅致,后两句“故人零落今如此,更欲依君惜寸阴”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时间的珍视,以及对叶先生的深厚情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叶先生书舍的向往和对故人的怀念,通过对比“数亩蓬蒿”与“古县阴”,“晓窗清快”与“夜堂深”,诗人巧妙地展现了书舍环境的独特魅力,后两句的抒情也显得真挚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即将回到叶先生书舍时所作,叶先生是王安石的一位老朋友,两人情谊深厚,在即将重逢之际,王安石心中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书舍的向往,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古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