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加粗部分为对原《陋室铭》的扩展,非原文所有)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批判精神,尤其擅长寓言诗的创作,在政治上,刘禹锡积极参与革新运动,后因失败被贬朗州等地多年,但其文学成就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我说这里也有快乐,不是音乐、不是美女所能比拟的,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释义

此诗(实为铭文)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以及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一句,强调了陋室之乐不在于物质享受(如丝竹之音、蛾眉之美),而在于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品德的高尚。

赏析

《陋室铭》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贫与富的独到见解,全文以“陋室”为引子,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突出了品德的重要性,尤其是“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一句,更是将全文的主旨推向高潮,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高于物质享受,整篇铭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创作背景

《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被贬朗州期间所作,当时,他因参与革新运动而遭受打击,被贬至偏远之地,面对困境,刘禹锡并未消沉,反而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他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自己对于品德和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这篇铭文不仅是对他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和鼓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