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向山中住,万象都从物外求。的释义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宗杲

一尘不向山中住,万象都从物外求。

莫向人间争宠辱,浮生空自苦淹留。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法号大慧,俗姓奚,安徽宣城人,他是临济宗杨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释宗杲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师,终成一代禅宗大师,他主张“看话禅”,强调通过参悟特定的话语(如“狗子无佛性”)来顿悟佛理,宗杲不仅禅学造诣深厚,还擅长诗文,其作品多蕴含禅理,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

译文

我不愿让一丝尘埃沾染这山中的清幽,世间万物之理我都从心外之物去探求。

不要在人世间争名夺利、计较荣辱得失,人生短暂,何必为这些虚妄之事而自寻烦恼、久久停留。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与解脱的心境,首句“一尘不向山中住”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清净生活;次句“万象都从物外求”则表明诗人对世间真理的探求超越了物质层面,达到了心性的层面,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释,劝诫世人不要为世俗的名利所累,应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禅理,诗人通过对比“山中住”与“物外求”,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被名利所困,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释宗杲一生致力于禅宗的传播与发展,其诗作多反映其禅学思想和人生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山林、潜心修行期间所作,面对纷扰的世俗世界,诗人深感其虚妄与无常,于是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抒发,也是对后世禅宗信徒的一种精神指引和启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