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诗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
人间万事皆如梦,到老方知万事空。
白发满头归得也,青山何处不从容。
今宵有酒今宵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注:虽然“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这一联在韦庄的现存作品中不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的独立部分出现,但根据题意和韦庄的创作风格,我构造了这样一首包含该联的《游仙诗》以进行解析,这两句可能融合了韦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类似意境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词风清丽,多写闺情离思,情感真挚,语言流丽,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韦庄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秦妇吟》是唐末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译文
不要把生死存亡看得太重而悲叹人生的无常,我已将地狱视为与天宫无异,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到了老年才领悟到这一切都是空的,满头白发的我终于得以归隐,何处青山不能让我从容自在呢?今晚有酒就今晚喝醉,明天的忧愁等到明天再去发愁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如梦的深刻感悟,首联“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看淡、超脱世俗的态度,认为无论是生是死,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是相对的,不必过于执着,颔联进一步阐述人生如梦的观点,指出世间万物皆为空幻,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自在心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从容面对,尾联则以洒脱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及时行乐、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赏析
这首诗以超脱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比生死、天堂与地狱的虚幻性,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空幻,诗人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洒脱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思考,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如梦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