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烛烬已残中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空庭月色侵帘冷,满地霜华映菊黄。
旧梦悠悠随水去,新愁缕缕绕心房。
凭栏独坐思无尽,一曲清歌泪数行。
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且以抒情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但上述这首诗《秋夜怀古》并非出自李商隐之手,而是根据关键词“烛烬已残中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虚构创作的一首符合李商隐风格的诗作,以便进行后续的解析。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蜡烛的灰烬已经快要燃尽,正是深夜时分;槐花依然像往年那样忙碌地绽放着,空旷的庭院里,月光侵透了帘幕,带来阵阵寒意;满地的霜华映照着金黄的菊花,旧日的梦想随着流水远去,新的忧愁却缕缕缠绕在心头,我独自凭栏而坐,思绪无穷无尽,一曲清歌唱罢,泪水已湿了几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烛烬和槐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空庭月色和满地霜华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旧梦与新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首联“烛烬已残中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以烛烬和槐花为引子,巧妙地引出时间流逝的主题,颔联“空庭月色侵帘冷,满地霜华映菊黄”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和孤寂,颈联“旧梦悠悠随水去,新愁缕缕绕心房”通过对比旧梦和新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凭栏独坐思无尽,一曲清歌泪数行”则以诗人的独坐和清歌作为结尾,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一个秋夜,诗人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和霜华,心中涌起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他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他也为当前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而苦恼,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