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此句为后人根据意境添加,非原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暮色苍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远绵长。
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影在水中央。
风吹古树发出如晴天之雨的声音,月光照在平整的沙地上好似夏夜的清霜。
能否在江楼上消除暑气,比您的茅舍要清凉一些。
(添加句)
风中的蒲草半折,寒雁振翅而起,竹林间点点光亮,那是横江而立的梅花。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邀请友人前来消暑的情景,添加句则通过描绘风中的蒲草、寒雁、竹林和梅花,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意境。
赏析
原诗以“海天东望”开篇,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接着通过“灯火万家”与“星河一道”的对比,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后两句“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富有诗意,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添加句“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风中摇曳的蒲草、振翅高飞的寒雁、竹林间的点点光亮以及横江而立的梅花,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深秋或初冬景象,与原诗的夏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上远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身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心情愉悦,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和邀请友人前来共赏的诗篇,而添加句“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则可能是后人根据原诗的意境和风格,为了丰富诗歌内容而添加的,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