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抛球乐

唐·冯延巳

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流水碧潺湲。

夜深风静横塘上,一树寒梅白玉条。

凝妆久立频看镜,手拨檀痕绛蜡销。

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作者及朝代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南唐时著名词人、大臣,他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细腻生活和忧思,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作者简介

冯延巳是南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的词风清新雅丽,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是南唐朝廷的重要支柱之一,他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因政治斗争而遭贬谪。

译文

酒宴结束后歌声余音未了,兴致依然高昂,小桥下流水潺潺,碧波荡漾,夜深人静,风也停了,横塘之上,一树寒梅绽放着洁白如玉的花朵,她久久地梳妆打扮,频繁地对着镜子端详自己,手拨弄着红烛,直到烛泪凝结成斑,我们的爱情如同那不被凤鸟衔走的梭子,来回穿梭,永不停息;又有谁能鼓起双臂,将三丈长的绸缎投掷出去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酒宴后的景象和女子的梳妆打扮,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往来不遣凤衔梭”一句,用凤鸟衔梭的典故,比喻爱情的永恒和不变;“谁能鼓臂投三丈”则进一步强调了爱情的坚韧和难以割舍。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酒宴后的宁静景象和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人通过“酒罢歌余兴未阑”一句,点明了宴会的欢乐气氛和词人的高昂兴致;接着以“小桥流水碧潺湲”和“夜深风静横塘上,一树寒梅白玉条”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凝妆久立频看镜,手拨檀痕绛蜡销”两句,则通过女子的梳妆打扮和烛泪的凝结,暗示了她内心的期待和焦虑,最后两句“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情感真挚而强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冯延巳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他通过描绘酒宴后的景象和女子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词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