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従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全诗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抱朴子

唐·韦庄

欲従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

炉火照天开夜户,丹砂著地变春芜。

岁华空自感飘零,拥鼻吟寒更撚髭。

欲问渔阳掺掺手,此时惆怅不堪闻。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想要追随抱朴子的道家学说传承家学,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何蔡中郎能得到奇异的书籍,炉火照亮了夜空,打开了夜间的门户,丹砂洒在地上,仿佛让春天荒芜的土地焕发了生机,岁月空自流逝,只感到自己漂泊无依,寒夜里拥鼻吟诗,还捻着胡须思考,想要询问那渔阳掺掺的乐手,此时心中惆怅,那音乐实在是不堪听闻。

释义

首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学说(特别是抱朴子的炼丹术和养生之道)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未能得到类似蔡邕(中郎)那样珍贵书籍的遗憾,次句通过炉火和丹砂的意象,描绘了道家炼丹的场景,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改变现状、追求长生不老的渴望,后两句则转而抒发了个人的漂泊之感和对音乐的惆怅之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融合了道家思想、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展现了韦庄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通过“抱朴传家学”与“中郎得异书”的对比,诗人既表达了对道家文化的尊崇,又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未能如愿的遗憾,炉火与丹砂的描绘,不仅富有画面感,也寓意着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超越现实的向往,而结尾处的惆怅与不堪闻,则深刻揭示了诗人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亲身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以及随后的军阀割据,这样的历史背景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生活漂泊之际所作,通过表达对道家文化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这是韦庄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