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二李控鲸鱼。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李白

唐·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补充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用于解析)

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二李控鲸鱼。

(注:此句为根据问题要求构造的补充内容,用以解析,非杜甫原诗所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

在东都洛阳客居了两年,所经历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厌恶和机巧。

山野之人对膻腥之物不感兴趣,常常连粗茶淡饭都吃不饱。

难道就没有那能让人容颜变好的青精饭吗?

只是苦于缺乏购买大药的资金,山林间的踪迹仿佛被扫去了一般。

李侯你是朝廷中的才子,却脱身出来追求幽静的景致。

我们也曾在梁园、宋州一带游历,正期待着一起去采摘仙草呢。

(补充句)

期待与你一同会见四山之巅的仙鹤驾临,更期待与你及另一位李姓友人(可能指李白或其他文人)一同驾驭鲸鱼般的才华,遨游于文学的海洋。

释义

原诗表达了杜甫对东都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李白的赞赏和共同游历的期待,补充句则通过想象,描绘了与李白等友人共同追求文学与艺术高峰的美好愿景。

赏析

杜甫此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中“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一句,既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暗示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而“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则高度赞扬了李白的才华和超脱世俗的精神。

补充句“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二李控鲸鱼”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将杜甫与李白等文人的文学追求和才华比作驾驭仙鹤和鲸鱼,形象地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遨游于文学与艺术世界的壮丽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洛阳客居期间所作,当时他深感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不幸,对朝廷的腐败和世态的炎凉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自然和简朴的生活,同时也更加珍视与友人的情谊,李白作为他的挚友,两人在文学和艺术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因此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深厚情谊和对共同游历的期待,而补充句则是根据问题要求构造的,用以进一步展现杜甫与李白等文人的文学追求和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