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峨峨叠石立何孤,赖有萧萧翠竹俱。
风过疏林惊宿鸟,月临幽径照寒芜。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赋小诗。
此地清幽宜避世,不须更问世间途。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高高的叠石独自矗立,显得格外孤独,幸好有萧萧作响的翠竹相伴,风吹过稀疏的树林,惊动了栖息的鸟儿;月光洒在幽静的小径上,照亮了寒凉的草丛,闲暇时,我常在石上观赏潺潺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吟咏小诗,此地清幽宜人,是避世的绝佳之地,无需再去询问世间的道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环境中的叠石、翠竹、疏林、宿鸟、幽径、寒芜等元素,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诗人以石之孤、竹之萧,表达了自然之物间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通过风惊宿鸟、月照寒芜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宁静,诗人在此清幽之地,享受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首联“峨峨叠石立何孤,赖有萧萧翠竹俱”以叠石之孤与翠竹之萧相呼应,既突出了自然景物的特点,又寓含了诗人对孤独与陪伴的深刻感悟,颔联“风过疏林惊宿鸟,月临幽径照寒芜”通过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颈联“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赋小诗”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山居生活,展现了其闲适自在、诗意盎然的精神状态,尾联“此地清幽宜避世,不须更问世间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释绍嵩在山居生活中所作,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他在山居生活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也体会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