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无事亦知君好饮,多才终恐世相縻”,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无事亦知君好饮,多才终恐世相縻”为后人根据韦应物诗意化用或误传之句,原诗中并无此直接表述,但意境相近者可从全诗体会。)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今天我在郡守官署里感到格外冷清,忽然想起了隐居在全椒山的道士,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扎着柴薪,回来之后煮食着白石(比喻道士的清苦生活),我想带着一瓢酒去远道慰问他,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给予他些许温暖,可是落叶落满了整个空山,我又该去哪里寻找他的行踪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道士的深切怀念和关心,以及对其清苦生活的理解和同情,通过描绘道士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活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赏析
全诗以“冷”字开篇,奠定了全诗清冷孤寂的基调,接着通过想象道士的生活场景,如“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生动地刻画了道士的清苦和超脱,而“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则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深厚情谊和关怀,最后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作结,既写出了山中的荒凉和寂静,又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深深思念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山林隐逸之士,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