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出自哪首诗?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对酒

唐·白居易

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

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

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

东圃掘苍玉,西园收渌葵。

松风侵晓哀,花露滴夜愁。

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

少壮几时遂,蹉跎复何遗。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译文

人生如果能活到一百岁,总共也不过三万天,更何况能活到百岁的人,在人世间更是百里挑一,无论是贤能还是愚笨的人,最终都会化为尘土;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的人,最终都会被埋葬,在东边的园子里挖掘出苍白的玉石,在西边的园子里采摘鲜嫩的绿葵,清晨的松风带着哀愁,夜晚的花露滴落着忧愁,面对着鲜花,端着酒杯,还不甘心老去,用脂膏涂抹面颊,染黑胡须,姑且欺骗一下自己,可是青春年少又能持续多久呢?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又能留下些什么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慨,他通过计算人生的天数,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并指出无论是贤愚贵贱,最终都将面临死亡,诗中描绘的清晨松风和夜晚花露,象征着人生的哀愁和忧愁,而“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则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不甘和无奈,他试图通过涂抹脂膏、染黑胡须来欺骗自己,但深知青春已逝,无法挽回。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贤愚贵贱的平等归宿,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诗中的“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一句,更是将诗人对衰老的不甘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衰老的无奈,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面对自己的衰老和人生的无常,他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感慨和思考的结晶,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自己对衰老的不甘和无奈,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