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斛明珠便可扛,此书非我谁能双。的释义

春秋1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宝剑篇

唐·李峤

玉匣聊开拂旧尘,寒光应照胆边新。

百斛明珠便可扛,此书非我谁能双。

气冲牛斗三千里,剑横天山四万斤。

腰悬秋水雁翎刀,袖拂春风杨柳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复位后,贬为滁州别驾,景龙年间,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郑国公,任宰相,睿宗时,出为豫州刺史,玄宗即位,贬为滁州别驾,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同被后人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前期著名的宫廷御用文人。

译文

轻轻打开玉匣拂去旧日的尘埃,宝剑的寒光应该照亮了胆边的新气,即便是百斛明珠的重量也可扛起,这样的宝剑除了我谁能与之相配?剑气直冲云霄,可达三千里之远,剑身横在天山之上,重达四万斤,腰间悬挂着如秋水般清澈的雁翎刀,衣袖拂过春风中的杨柳尘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宝剑的珍贵与威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自豪,诗中“百斛明珠便可扛,此书非我谁能双”一句,以明珠之重比喻宝剑之珍贵,进而强调自己与宝剑的匹配无二,展现了诗人的自负与豪情。

赏析

这首诗以宝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宝剑的非凡与诗人的自信,首句“玉匣聊开拂旧尘”以玉匣和旧尘的对比,突出了宝剑的珍贵与尘封的历史感,次句“寒光应照胆边新”则以寒光和新胆的意象,描绘了宝剑的锋利与威猛,接下来的“百斛明珠便可扛,此书非我谁能双”一句,更是将宝剑的珍贵与诗人的自信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豪迈与自负,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宝剑的威力和诗人的风采。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心境有关,作为唐代前期的宫廷御用文人,李峤在仕途上曾有过起伏与波折,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得意或自我肯定时所作,通过描绘宝剑的珍贵与威力,来表达自己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自豪,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华与勇气的崇尚与追求。

《宝剑篇》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佳作,通过描绘宝剑的珍贵与威力,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自豪,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取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