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出自哪首诗?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仙

唐·李商隐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拍掌上琉璃钟。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双樽酒,悠悠落月村。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他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在这动荡不定的尘世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景象,哪里会有用贝壳装饰的宫殿藏着珍珠宝贝呢?仙人高声歌唱,期盼着我的到来,他们应该正在击打着琉璃钟般的乐器为我助兴,玉皇大帝打开了碧落之门,银色的世界失去了黄昏的色彩,又有谁能看见那两杯美酒,在悠悠的月光下洒落在寂静的村落里呢?

释义

首句“荡摇浮世生万象”描绘了尘世的动荡与多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复杂景象,次句“岂有贝阙藏珠宫”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尘世中美好事物能否长久存在的怀疑,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向了仙界的描绘,通过仙人的高歌、琉璃钟的击打以及玉皇开碧落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仙境氛围,最后两句则又回到了尘世,以美酒洒落月村的场景,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淡淡哀愁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但实际上却是对尘世与仙境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尘世的动荡与仙境的宁静,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能否长久存在的疑问和忧虑,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兴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尘世的动荡与不公,诗人内心充满了无奈和迷茫,他渴望逃离这个纷扰的世界,寻找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仙境,他通过游仙的题材,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能否长久存在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