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暮归
唐·李郢
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入半晴。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耕。
田家何事苦,苦役似征行。
作者简介
李郢,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及第,曾任侍御史、员外郎等职,他的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傍晚时分,桥下的乌龟和鱼儿在水中游动,数量无数,它们似乎能辨认出你拄着拐杖过桥的声音,孤独的村庄在残雨的笼罩下,树色变得昏暗,远处的寺庙钟声在半晴的天空中回荡,太阳在鸟儿身边落下,秋天的田野上有人在耕作,远离人群,农家的人们为何如此辛苦,他们的劳役简直就像是被征去远行一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归家途中所见的田园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农家辛劳生活的感慨,首联“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桥下生物与人的互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黄昏景色,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听觉上的享受,尾联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农家辛劳生活的同情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深刻思考,首联通过“桥下龟鱼”和“拄杖过桥声”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基调,颔联和颈联的描写则更加细腻生动,将乡村的黄昏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尾联则通过“田家何事苦,苦役似征行”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农家辛劳生活的同情和关注,使全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郢晚年归隐田园之后,在历经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之后,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在归家途中,看到乡村的黄昏景色和农家的辛劳生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和同情,他将这些感受融入到诗歌之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