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竹
宋·刘克庄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虚心终待凤凰来,岁晚雪霜知不知。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罢黜,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是南宋后期最重要的文坛领袖之一,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温婉细腻的一面,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个层面。
译文
竹子一节接着一节地生长,枝叶繁茂,成千上万,我(竹子)自己不开花,免得招惹蜜蜂和蝴蝶的纠缠,有谁能够认识这位身材修长的古代君子(指竹子),它还穿着用黑色粗布缝制的深衣(比喻竹子的外皮),竹子内心空虚,始终等待着凤凰的到来(象征高洁之士的赏识),到了岁末雪霜降临的时候,它是否知道这份坚守的意义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特性和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坚守,竹子节节高升,枝叶繁茂,却不开花以避免世俗的纷扰,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精神,而“长身古君子”和“缁布缘深衣”则进一步将竹子人格化,赋予其古代君子的风范和朴素无华的品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守高洁、期待知音的期待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借物喻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竹子生长特性的描绘,巧妙地将其与人的品质相联系,赋予了竹子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诗人也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的仕途经历和个人品格有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和罢黜,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和正义,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对竹子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和感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和问题,如世俗的纷扰和知音的难求等。